我们在工作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可大可小,也许一时无法影响到自己工作岗位的稳定性,但时间久了,慢慢就会把自己的工作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今天就来谈谈工作中几种作死的表现。
文章图片来源摄图网
疯狂热爱拼命加班
一个不热爱加班的员工不是好员工?自从受到996风潮影响,好像不热爱加班就等于不奋斗,没前途,在一些所谓的工作狂魔眼里,加班已经从一个工作方式变成了生活方式,不加班好像都不好意思在电梯给人家打招呼,沉迷工作无法自拔看似是个优良传统,但实际上疯狂加班透出你的两层工作状态。
对健康的过度损耗
一个人的精力有限,超过8小时的工作本来就是在透支身体,赌徒熬夜博运气,我们搬砖狗搏命啊:程序员的头发就是这么熬掉的,产品经理的脾气就是这么熬爆的,设计师的手就是这么熬废的,这些看似吐槽,其实时间长了,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最终身体会亮红灯,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别提工作一塌糊涂了,整个人生的未来都可能要划个问号?
低功效工作竞争力下降
疯狂加班的背后大多藏着低效工作的无奈,明明在正常工作时间能解决的工作,非得拖到加班,还聊有兴致的拍个照片,发个朋友圈,实在是可笑,我们要明白,我们不能为了加班而加班,工作要的是结果,不是过程,总在加班处理工作,很大可能只是拖延症造成的后果,想一想,如果你的领导要通过计算工时来衡量你的价值,那你自己掂量掂量你在他心中是啥水平。退一步说,如果一个领导要通过计算工时来管理团队,那你在这样的团队待下去又图个啥呢?
所以说疯狂加班并不是什么职场优良传统,他更多是个人能力不足的无奈,只要工作不是劳动密集型,这种用加班来掩盖懒得思考的习惯,就要趁早改。而且,靠积攒工时赚取来的职场地位,早晚会被取代。
不懂得提升自己
职场从来都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那些原地打转的职场人,很难一直呆在原地,多数都会被洗礼淘汰,我们在职场无论处于什么环境中,周围的事物都是动态的,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顺势而为,不断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去提升自己,从自我的意识中跳出来,审视自己的不足,更加客观理性的认识自己,避免情绪化和主观性对自我评价的干扰。二是能方便大家量化自己的改变,通过审视1.0版本、2.0版本、3.0版本的自己,不断打磨和优化。
变化都在计划当中
你还相信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吗?职场从来不答无计划的仗,没有计划基本等于没有头绪,碎片化时代,学会在工作中作计划,才能真正唤醒劳动力,做计划也不是一件简单笼统的事,一定不要假大空,不然执行起来毫无实践性,一定要把计划具体化,这样才有实际的行动意义。我们只有一个大脑,它虽然历尽千辛万苦从爬行脑进化出了大脑皮层,但人类也越来越事儿逼,它还远远跟不上我们那么high的节奏。千万别弄一些假大宽的计划表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