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有上进心的人,其实人人都是“想”干事的,但是怎么“想”就千差万别了。这里的所说的“想”干事,不是简单的个人意愿,即“我想做这件事”,而是在干事之前,对现实情况的分析和对工作的谋篇布局。主要体现在三个“力”上:
一是精准判断力
“想干事”的核心是“想”,关键是“干事”,想是干事的前提,所以需要“想”的第一个方面就是这件事情能不能去做?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意义是什么?可以发挥的空间有多少等等。很多人拿到工作之后可能就抱着高度的热情去开展,但在过程中屡屡受挫,最终失去信心,其实关键就是“想”的这个环节没有做好。这就需要我们面对一个岗位或一个任务,首先要有精准的判断力,只有对这项任务有着清晰的认知和判断,才能在后续的工作和实践的过程中游刃有余。
二是深刻领悟力
在“想”明白要做的事情之后,就要对现有的资源和情况进行盘点和梳理,除了我们常说的什么人、财、物等表面上的资源,我们还需要有深刻的领悟能力,也就是从社会、从单位、从上级等各个角度,去感知不同层面对于要开展的这项工作的态度和观点,只有对这些内容心中有数,未来在工作中才能知道遇到问题可以找谁协调,什么事情是需要避开或者需要重视的。但这个方面很多时候是不会正式官方去表达或者叙述的,需要个人从与此相关联的事件和领域中去获知,领悟力在此时就显得非常重要。
三是大胆想象力
干工作没有想象就永远不可能突破,然而想象不是在工作过程中才有的,而是从一开始谋划工作的时候就应该具备的。大胆的想象力不是天马行空地去创造目标、“画大饼”,而是大胆去想象可以把事情干成的路径和方法。一个终点常常有无数条路可以到达,我们可以想的是有没有别的路可以走,或许是最快的,或许是最精彩的,又或许是最实用的,只有充分想象,才能为之后的选择奠定良好的基础。
工作场所有许多无形、有形的规则限制,规范了我们的言行,这也是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我们能做的就是顺势而为,自己未成为起来之前,还未达到某些顶峰,自己一言一行就是"怎么活下去",而不是"怎么活下去",然而许多职场人却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