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有不少关于招聘趋势的调研报告,揭示了现如今招聘形势的严峻性,不少企业都面临着自身快速发展和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人才盘点显得迫在眉睫。
什么情况下必须要进行人才盘点?
▎外部招聘不足以弥补人才缺口
一方面,企业处于成长期时,对人才的需求量大,有时候外部招聘不足以弥补人才缺口,就不得不加强内部供给。而且如果过度依赖从外部招聘关键人才,也不利于组织的稳定和员工的成长。
另一方面,关键岗位的员工流失率高,多数就职者不能胜任,成功率低,也需要借助人才盘点来诊断排查组织问题,同时聚焦组织中的关键人才,以便及早启动留住人才的计划。
▎内部竞聘不出效果
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企业或员工自身对能力认识不足,认为没有达到竞聘岗位的任职要求,故而存在真正的人才却没能参与竞聘的情况;也可能是部门负责人隐藏了自己的人才,阻塞了晋升通道。因此需要运用人才盘点辨识人才,让企业和员工都做好内部竞聘的准备。
▎人才供给不平衡在企业不同部门、区域和子公司之间,会存在供给不平衡的情况,有的部门人才济济,有的部门无人可用,就需要通过人才盘点了解清楚各部门的情况,以此为依据建立人才流通的渠道或机制。
人才盘点五步法
人才盘点一般可分为以下五步:
1 确定关键岗位
人才盘点是一个比较大的工程,不可能把所有岗位都“盘”一遍,也要避免起点太高导致节奏失控,因此要按照紧急程度、主次顺序,捋清盘点流程的路径图。比如先针对紧急关键岗位制定补给计划,解决燃眉之急,赢得老板或部门负责人支持,保持组织相对稳定后,再把人才盘点扩大到一个区域、职能,甚至整个管理梯队。
至于如何确定岗位关键性,就要从其外部市场和内部储备的稀缺性、工作内容的重要程度、招聘成本等方面来衡量。
2 确定人才标准-胜任力模型
想要确保建立的胜任力模型是完整的,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提取指标,对外从竞争对手、标杆企业的员工身上挖掘综合能力、品德素质、创新能力、竞争意识、服务意识、专业技能等指标。
对内一方面基于经营理念、企业文化、职位说明书、绩效考核等,提取优秀员工的胜任力指标。比如对行业知识的熟知度、软件的运用能力、费用控制力、沟通协调能力、冲突管理能力、组织策划能力等。
另一方面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来提取指标,主要的过程是请绩效优秀的员工回忆过去半年(或一年)他在工作上最具有成就感(或挫折感)的关键事例,来了解其个人性格和能力特征。
3 选择盘点工具
常见的人才盘点工具有盖洛普Q12测评法、胜任力模型、360度评估、人员结构分析、人才九宫格等。
最经典的工具运用案例是阿里人才盘点矩阵,围绕业绩和价值观这两个核心指标构成的坐标轴,将员工绩效评估分为“明星、狗、牛、兔”。
明星:是指个人能力强,业绩突出,对目标和企业价值观认同度高的员工。
狗:虽然个人能力和绩效表现很强,但其个人的价值观与阿里不符,需要及时淘汰。
牛:价值观基本一致,绩效表现也还可以,是团队中最普遍的存在。
兔子:价值观较为符合要求,工作态度良好,但个人能力和业绩水平较差。
在进行人才盘点时,阿里遵循271的原则,“明星”约占20%,“狗”约占10%,以此作为人才使用的依据。
4 召开盘点会
借由盘点工具得出每位员工的相关数据结果后,就要通过盘点会来进行研讨,而盘点一般会涉及到四类人:
主持人:也就是我们HR或人才管理顾问,这是HR了解业务人员、提升人才管理能力的重要机会。
盘点人:被盘点员工的直属领导,对盘点结果进行评估,站在更高层次对团队人才形成全景图的同时,获得更多发展下属的机会。
观摩人:被盘点员工上级的上级,隔级领导起到的作用不是直接参与盘点评估,而是通过盘点会观察下属团队的管理水平,进而辅导下属有针对性的提高管理能力。
参与人:可以是跨部门的同事,从他们的视角,面对面提供反馈,不仅更有利于未来跨部门协作,更可以保证盘点结果的精准。
5 根据盘点结果进行规划与应用
经过前面四步后,针对每个被盘点的员工都会出具一份报告,作为依据辅助后续的人才梯队建设。确定人才应该引进、保留还是培训发展,并针对不同的目的给出相应的计划和结果。
比如确认人才引进,那么计划是内招还是外招;如果是人才保留,那么是要调薪调岗,还是晋升激励;如果要发展人才,就更要有一套完整培养方案的设计,去辅导员工提升能力和绩效。
总而言之,人才盘点最重要的不是数据的呈现,而是通过人才盘点这项具有前瞻性、计划性的工作,可以让我们了解组织中人才的稳定性、优劣势、未来发展方向,并找出核心骨干的基础,打破疲于奔命的“救火队”现状,从“救火队”进化成“及时雨”,真正实现将人力资源与战略连接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