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大多数的企业把培训定位为一种管理的手段,而不是服务的手段;把培训的目的定位为依靠外部信息的输入对参训者进行改变,而不是协助参训者从内部找到破茧成蝶的突破口。这样的培训模式,远远无法满足新生代员工的心理需求。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离不开环境因素,同时也必须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当培训对象群体的心理需求发生改变的时候,传统的培训模式、理念、方法也势必应当适时做出改变,做出转型升级。
一、菜单式的培训课程体系设计
比如在饭店就餐,如果饭店可提供的菜品非常单一,顾客的选择面就会过于狭窄,进而也就失去用餐的兴趣。而在课程体系设计上采取菜单式,丰富可选择的空间,增大选择的弹性和灵活性,无疑就会更有触及新生代员工心理需求的可能性。
这就需要企业培训的策划者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技巧,从新生代员工心理需求的角度反向思考,全面做好培训需求调研的同时,丰富能够满足参训者多维度需求的课程体系。
二、增大受训者参与培训管理的机会
无论是培训模式的选择,还是培训课程的开发,乃至培训实施过程中的互动和分享,都应当给予参训者更多的参与机会,让他们从“参训者”的身份转换为“设计者和检验者”,这样新生代员工对培训的接受度就会更高。
三、借助新媒介丰富课程展现形式
伴随新生代员工学习成长的知识和信息载体,已不再是传统的纸媒,手机、平板电脑等多媒体媒介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在课程展现的形式上,传统的物理沙盘曾经是比较高级的教具,但近年来出现的触摸屏沙盘式的游戏型场景演示,越来越受到青年一代讲师以及新生代受训者的青睐。
有一款在线触屏沙盘培训辅助系统,参训学员可以指定或者自由选择角色,在事件模拟环境中与周边关联伙伴或团队进行自由的协调。最初,体验者还不能完全适应,但随着讲师在旁边的引导,参训者都逐渐进入角色,在短短的一小时内就完美地完成一项“紧急事态应急处理”案例。通过这次体验,不难发现传统培训模式受到的挑战,也从另一个层面上意识到企业传统培训确定到了需要转型升级的时候。
四、关注新生代员工的心理需求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属于同一学科的两个不同的路径。心理咨询是“治已病”,通常以诊断、治疗为主;心理疏导是“防未病”,主要以共情、引导为主。新生代员工内心更需要的是后者,讲师应当以共情和引导的方式,助力新生代员工完成自我的修复。
五、用体验来增强培训管理的透明度
按照营销管理的“客户体验”原理,在培训中强化“学员体验”模式,有助于新生代员工掌握培训规则的透明度,增强直觉参与能力,对于应对新员工群体的不可理解性特征有一定助益。
金柚网旗下子品牌今元橙长,以“体验+内训”定制化双模式培训,集体验式培训、通用管理培训、技能培训及管理咨询等相关培训服务于一体,汇聚全行业专业讲师团,满足企业培训管理的全场景需求。专家团队涵盖通用管理、测评、人才发展、组织发展等多领域,开发出专项课程800余门,目前已为企业培训学员超过10万人。
今元橙长专注于各类创意“团建”型培训产品的设计,将体验式培训做成符合6Ds设计理念的项目,目前产品品类超过100种,深度融合雇主品牌、员工关系、企业文化等,助力企业提升团队凝聚力和执行力,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向奔赴,从而进一步提高新生代员工的满意度。
新生代员工的行为和心理特征,源于其在BANI时代所处的成长环境的感染,而成长环境因素并没有抹杀新生代员工追求丰富多彩生活的本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是抓住和遵循人的本性,让管理回归本源,企业培训也同样如此。
面对在BANI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员工,企业在开展培训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改变既有的模式和理念,顺应新生代员工群体的特征,变管理、灌输为服务、引导,是提升培训效果的必经之路。